
一条返乡路实盘配资排行榜,拳拳思乡情。
11月11日,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外孙女萧柔嘉、萧莲等亲属与学者,回到“大千故里”内江,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。
鸟瞰大千园
谈及回到内江的感受,萧柔嘉情深意长:“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兴奋——回家了呀!这里是我们的根。”一句质朴的乡音,为这次归来写下了温暖的注脚。
这不仅仅是一次亲人的团聚,更是一场血脉与文脉在内江的深情相融。
画中故乡,心中山河:
在博物馆里看见外祖父的家乡
下午4时,张大千博物馆内静谧庄重,只有讲解声低回,脚步声轻响。
从海外归来的萧柔嘉,目光在展陈与窗外的沱江景色之间流转。她动情地说:“外祖父晚年笔下的山水,画的其实就是心里的故乡。”那些气势恢宏的万里江山,正是眼前故土的写照。
在众多名作中,《长江万里图》在她心中有着特殊分量。“这幅画里,流淌的是外祖父对故土最深切的思念。”萧柔嘉分享道,“所以我每次看到它,都特别感动。”
展开剩余70%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蒋学东陪同参观时介绍,内江已将这份乡愁融入城市的文化脉搏:“每年龙舟节,最震撼的节目必有大千元素。诚挚欢迎你们下次回来亲身体验。”
行至博物馆长廊,窗外真实的沱江景色尽收眼底,萧柔嘉脸上露出惊喜:“内江全景好漂亮!”一句简单的赞叹,成为对故乡最动人的回应。
旧物无声,传承有心:
在老照片前听见不变的初心
步入张大千纪念馆,献花仪式庄重肃穆,而在那张老宅照片前,情感的河流达到了高潮。
戴上眼镜的萧柔嘉久久驻足,追溯家族记忆。当她重温外祖父“一生就喜欢画画,这个志向是不会改的”这句话时,神情格外庄重。
妹妹萧莲的感动,则说到了海外板块中的“八德园”。“外祖父的许多名作都是在八德园完成的……”谈起童年记忆,她如数家珍。
乡音,是比任何证件都更有力的身份证明,它清晰地界定着“家”的所在。
“只要回到家里,大家就必须说四川话,这是外祖父定下的规矩。”姐妹俩回忆。
这份传承,并未止于回忆。在整个参访过程中,萧柔嘉、萧莲与随行人员交流时,始终使用四川话。
一口乡甜,一生牵挂:
在故乡滋味中留下未来的期许
萧柔嘉和萧莲细细品尝内江的甘蔗与蜜饯,儿时的记忆在熟悉的滋味中苏醒。她由衷感叹:“展厅内容充实,每件展品都如数家珍。内江是我们真正的老家。”
从这一口甜入心底的故乡味道,情感自然升华为一份庄重的承诺。
“感谢内江的盛情款待。能为家乡尽一份力,我们责无旁贷。”萧柔嘉真诚表示,“如果能做对家乡有益的事,我们当然很高兴。”这份“责无旁贷”的担当,让此次归乡不是终点,而是携手同行的新起点。
蒋学东回应:“希望以此为契机,建立并加强与张大千家属的长期联系,共同推动‘大千文化’的传承发展。”
萧柔嘉动情地说:“我们始终铭记外祖父的家训——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,一定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。”
谈及如何打好“大千牌”,向世界推介内江,萧柔嘉目光炽热,愿与家乡并肩前行:“我们愿意跟着内江一起探索,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。”她期望搭建起内江与海外文化界的交流桥梁,推动更多大千文化资源回归故里。
文脉与血脉,在这场深情的奔赴中,于故乡的土壤里深深扎根。正如萧柔嘉所说:“回到内江,就是回家。”这条归乡之路,始于亲情,归于文化,必将因共同的守护而愈发宽广,从“大千故里”通向更广阔的世界。(徐艳梅、陈兰希、严浩、罗伟、潘皓)
来源:内江融媒实盘配资排行榜
发布于:北京市利众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