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亚锦赛团体赛的烽烟逐渐散去,中日男团半决赛林诗栋第三场的胜利拉开了大逆转的序幕,功不可没。
但是亚锦赛男团1/4决赛中,首盘出战的林诗栋2:3负于伊朗小孩哥法拉吉,同样带给我们很多思考。
01心态决定胜负
本场比赛,作为中国男队一单的林诗栋背负了过大的压力,完全输在心态,绝非技术。
决胜局打到中、尾局阶段,林诗栋只敢打最稳妥的斜线、不敢变线,最拿手的反手相持很多都是在碰球以及9:9平后难度并不大的侧身冲直线失误.....等等,都说明了林诗栋实在是太过紧张了。
展开剩余74%前国手、咪咕视频的解说嘉宾侯英超恨铁不成钢地说:“林诗栋本场比赛只发挥出20%的水平”虽有些夸张,但林诗栋未发挥出正常水平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看完本场比赛,再去回看去年WTT中国大满贯男单决赛与马龙大战时那个无所不能的林诗栋,简直判若两人。
其实,原因很简单。当时的林诗栋是在“拼别人”,现在的林诗栋是在“被别人拼”,心态决定临场状态。
02变化的时机
我不擅厨艺,但是偶尔观察擅长煎煮烹炸的丈母娘做菜,总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细节,比如放热水还是放冷水?先放盐还是后放盐?油温烧到冒烟还是刚刚发热就下锅?等等。
佐料来回就是那些佐料,但是放的火候、时机不同,菜的味道大不一样。
这,其实挺像乒乓球比赛中技术的运用精髓。
马龙、樊振东和林诗栋会的那些技术大体上大差不差,为什么更多时候马龙、樊振东打得更为轻松?控场能力更强?而林诗栋就相形见绌?
很多人会将之笼统概括为“经验”,那么“经验”又具体指什么?
我认为,“经验”即运用技术的火候。对手想抢先拧拉上手的时候,我给他直接劈长顶住他;对手先求稳摆短时候,我主动拧拉或挑打起来让对手站不住脚......
技术就是这些技术,但是料敌在先,能预判对手的预判并主动牵着对手走,这就是“经验”。
本场比赛林诗栋与法拉吉进入决胜局争夺后,中后局阶段林诗栋已经意识到落点太死板,需要多送几个正手位空当来调动对手,可惜的是,这样的预判实在太过“迟缓”,18岁的小孩哥早已做好准备,丧失了技战术的先机。
所以实盘配资排行榜,打到最后,我们看到的画面是:一味对反手,林诗栋总被法拉吉侧身抢冲;偶尔偷几板正手空当,又被法拉吉看的死死的。整个场面几乎动弹不得,输球也就在所难免。
03是人就会宕机
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比赛经历?即:在某场比赛中,遇到一个并不算强大的对手,但是自己发挥特别差又加上对手发挥特别好,自己一下子蒙了,然后稀里糊涂输掉比赛。等下了场,缓过神来,懊悔不已。
本场的林诗栋,即是如此。
为什么会这样?
我认为,不必过上纲上线。因为人不是机器,他总有状态好与不好的时候,加上心态的变化,就会出现“偶尔宕机”现象的出现。
我们的要求不应该是苛责每个运动员永不宕机,更现实的要求应该是允许运动员偶尔宕机现象的存在,但尽量不要在关键性的比赛中宕机。
也正因为这份信任,林诗栋在接下来的中日半决赛中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作用,赢下了第三盘,稳住了局面,吹响了中国男乒翻盘的号角。
所以,年轻队员的成长永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,什么时候该严厉?什么时候该包容?是最考验主教练智慧和梯队建设成熟度的地方。
发布于:河北省利众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